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热点资讯 > 正文

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开幕 再现千年古南戏风采

2023-04-28 18:13:15 闽南网

闽南网4月28日讯(闽南网记者 陈玉玲 见习记者 苏毓茹)宋元笙箫,又听古港涛声依旧;千年古戏,再现刺桐华梦春秋。以南戏为媒,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2023年全国南戏展演活动27日晚在泉州府文庙开幕,全国各地16个剧种将在这座世遗之城展演,呈现穿越千年古南戏的笙箫粉墨风采。

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以后,时隔40年,中国最大规模之一的南戏展演与研讨活动,也是中国近年来,继江苏“昆山百戏”之后参演剧种剧团最多、参加研讨专家学者最多的文化盛事之一,对展现新时代戏剧艺术新成就、新面貌,促进中国南戏及古老剧种的保护传承、交流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首届海丝泉州戏剧周开幕(主办方供图)

精彩的演出吸引了不少市民(主办方供图)

世遗之城 为南戏发展搭好“戏台”

南戏是宋元时期东南地区的古老舞台艺术,是中国古典戏剧的重要起源之一。

作为南戏的主要发源地与传播地,泉州的戏剧历经千年长盛不衰,形成了异彩纷呈、斑斓多姿的文化宝库,演绎着古朴生动、细腻典雅的梨园之美,展现着诙谐讨喜、妙趣横生的高甲风采,舞动着指尖艺术、妙手传神的提线木偶,传承着浅唱低吟、韵味深长的悠悠南音,是名副其实的“闽南戏窝子”。

对泉州人来说,戏剧是解不开的文艺情结、绕不开的生活姿态,既串联起泉州的过去和现在,也承载着海内外泉州人的寄托与乡愁,成为联系世界各地闽南人的精神纽带。

“戏剧是表演的艺术,是惠民的艺术,也是交流的艺术。”泉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秘书长陈辉宗在开幕式上表示,本次活动为南戏发展搭好“戏台”,希望能吸引更多戏剧艺术家、爱好者来泉登台“唱戏”,让南戏真正“活”起来、“热”起来、“传”下去。泉州也将继续做热“闽南戏窝子”品牌,用南戏讲好泉州故事、传播好泉州声音。

作为戏曲大省,福建戏曲资源积淀丰厚、传承久远、形态各异,被誉为“中国戏曲文化版图的高地”。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剧协主席吴新斌说,期待更多戏曲院团和演员能汇聚福建,在世遗之城展示新风采,让活动成为全国戏曲界新的盛会并持续举办,为推动中国南戏及古老剧种更好地发展贡献力量。

16个剧种好戏连台 如入戏剧百花园

当晚,提线木偶戏《相公爷踏棚》这一古老的仪式拉开了戏剧周的演出序幕。

节目《古戏传承 代代相牵》由提线木偶戏、南音、莆仙戏、梨园戏、潮剧、弋阳腔、昆剧、湘剧、柳子戏、赣剧、川剧、粤剧、蒲剧、瓯剧、高甲戏、打城戏16个剧种的艺术家代表们与小传承人们大手牵小手,一起登台亮相,呈现了南戏及古老剧种薪火不息、代代相传的精神风貌。

和锣尊礼表现了古时戏班对棚演出之前互相尊重的礼节。

之后,梨园戏、提线木偶戏、南音、莆仙戏、弋阳腔、高甲戏、柳子戏、打城戏等8个古剧对棚演出,再现了“前棚嘉礼后棚戏”的宋元泉州繁华夜市景象,使观众如入戏剧百花园。

16个剧种的艺术家代表与小传承人亮相(主办方供图)

古剧对棚演出(主办方供图)

本次活动将展演提线木偶戏、南音、高甲等16个南戏及古老剧种,共有福建省梨园戏传承中心、泉州市木偶戏传承保护中等18个艺术院团与院校,汇聚了曾静萍、任跟心、陈智林等13位中国戏曲梅花奖演员参加,将展演梨园戏《朱文·赠绣箧》《刘智远·井边会》《蒋世隆·宿店》,莆仙戏《目连·开荤咒誓》《千里送》《梁祝·吊丧》等古南戏剧目,还有提线木偶戏《速审报》,弋阳腔《送衣哭城》,柳子戏《张飞闯辕门》,湘剧《拜月记·抢伞》,昆曲《玉簪记·偷诗》,潮剧《珍珠记·扫窗会》,瓯剧《玉燕记·磨房产子》,粤剧《打洞结拜》,川剧《刺目劝学》等各剧种的经典传统折子戏。

此外,活动还将邀请众多戏剧专家、学者,在百年番仔楼、苏廷玉故居、清源山天湖、正音书院举行多场艺术研讨会与艺术沙龙,在府文庙广场开展“刺桐风雅宋”沉浸式演出、南戏潮玩活动,为“五一”期间的泉州古城添彩。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