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内传 番外篇 文中提及的书名考据(上)-环球播资讯
在《汉武帝内传》中提及了众多典籍名称,有一部分我在注释中进行了简单的考据,在这里我会列出所有典籍名称,复盘补充已经考据过的,失传和查无此书我也会尽量从书名方面进行解析。
接下来我将按照出场顺序列出书单:
(资料图)
《元灵之曲》
《五岳真形图》
《灵光生经》
《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
《六丁通真遁虚玉女之箓》
《太阳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书》
《左乙混吨东蒙之文》
《右庚素收摄杀之律》
《壬癸六遁隐地八术之方》
《丙丁入火九赤班纹之符》
《六辛入金致黄水月华之法》
《六己石精金光藏影化形之方》
《子午卯酉八禀十诀六灵威仪》
《辰戌丑未地真曲素之诀,长生紫书三五顺行》
《寅申巳亥紫度炎光内视中方》
《步元》之曲
《芝房》之歌
《九郁龙真经》
《老子经》二卷。
《太上紫文》十三卷。
《灵蹻经》六卷。
《太素中胎经》六卷。
《天柱经》九卷。
《六龙步元文》七卷。
《马皇受真术》四卷。
那么就按顺序开始一一考据吧!
《元灵之曲》于本文中的版本:
其词曰:“
大象虽寥廓,我把天地户。披云沉灵舆,倏忽适下土。
空洞成元音,至灵不容冶。太真嘘中唱,始知风尘苦。
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遂乘万龙輴,驰骋眄九野。”
二曲曰:“
元圃遏北台,五城焕嵯峨。启彼无涯津,泛此织女河。
仰上升绦庭,下游月窟阿。顾眄八落外,指招九云遐。
忽已不觉芳,岂寤少与多。抚璈命众女,咏发感中和。
妙畅自然乐,为此玄云歌。韶尽至韵存,真音辞无邪。”
考据得《元灵之曲》又名《法婴玄灵之曲二首》作者为东晋·葛洪;这两首诗都是明确为葛洪所作,有一种猜测认为《汉武帝内传》就是葛洪所著。
以下为《法婴玄灵之曲二首》各版本对比版
其一:
大象虽寥廓(寥廓,《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作“云寥”。),我把天地户(天地,《无上秘要》卷二○作“九天”。)。
披云沉灵舆(沉,《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作“汎”。沉灵舆,《无上秘要》卷二○作“汎八景”。),倏忽适下土。
空洞成玄音,至精不容冶。
太真嘘中唱(太,《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作“泰”。嘘,《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作“灵”。嘘中唱,《无上秘要》卷二○作“唱扶宫”。),始知风尘苦(始知,《无上秘要》卷二○作“何悟”。)。
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纳,《太平御览》卷五七二作“约”。)。
遂乘万龙楯,驰骋眄九野(眄,《古诗纪外集》卷一作“盻”)。(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二一引葛洪撰《汉武帝内传》、《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古诗纪外集》卷一、《无上秘要》卷二○)。
(https://sou-yun.cn/Query.aspx?type=poem1&id=489597)
其二:
玄圃遏北台,五城焕嵯峨。
启彼无涯津,泛此织女河。
仰止升绛庭(止,《汉武帝内传》、《太平御览》卷五六作“上”,据《古诗纪外集》卷一改。),下游月窟阿(月,《太平御览》卷五六作“日”。 )。
顾盻八落外(盻,《汉武帝内传》作“眄”。),指招九云遐(指招、云,《太平御览》卷五六作“远指、空”。)。
忽已不觉劳(此句,《古诗纪外集》卷一作“忽不觉心荣”。),岂悟少与多(悟,《古诗纪外集》卷一作“吾”。)。
抚璈命众女(抚,《汉武帝内传》作“无”,据《古诗纪外集》卷一改。),咏歌发中和(歌发,《汉武帝内传》作“发感”,据《古诗纪外集》卷一改。)。
妙畅自然乐,为此玄云歌。
韶尽至韵存,真音辞无邪(逯钦立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二一引葛洪撰《汉武帝内传》、《太平御览》卷五六、《古诗纪外集》卷一)。
(https://www.sou-yun.cn/Query.aspx?type=poem1&id=489598)
《五岳真形图》
1984年,太仓东郊明代万历时期的黄元会夫妇墓出土了一批文物,其中的一面五岳真形铜镜(见图)为江南地区出土品中首次发现。该镜直径10、立缘高0.8厘米,圆形无镜钮,镜缘窄凸,镜背上嵩岳图形居中,外四方分别配置“泰岳”“恒岳”“衡岳”“华岳”,五岳图形与实际观察到的山岳形象相似,是山岳的平面图,这是铜镜中最早出现的五岳真形图。该镜在江南地区出土品中比较少见,具有一定典型性,现藏于太仓博物馆。
(http://m.cssn.cn/ysx/ysx_ysjs/201810/t20181019_4720080.htm)
但是问题来了,请看下图。
五岳真形方镜是比较少见的镜类。唐代的五岳镜,钮为一山,四角耸出四山,其纹饰比较具象,这类图案直到明代还在铜镜上出现。五岳真形图在文献上始见于约为魏晋时人所作的《汉武帝内传》。五岳真形图为山岳的平面图,与道教有密切的关系。《汉武帝内传》云“诸神佩之,皆如传章,道士执之,经行山川,百神群灵,尊奉亲迎”,这也就是铜镜上装饰这种图案的原因。
圆形,山形钮,四座高山环绕山形镜钮组成“五岳图”。画面中五岳成十字形对称分布,将镜背纹饰分成四区,月出水面的两条摩羯鱼和两只神兽分布在四区内,和五座山峰相间环绕。地纹满布层层翻卷的水波纹。
说到五岳真形镜,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道教的《五岳真形图》,而要了解《五岳真形图》,又必须先考察古人对山的认识。在我国古代,人们除了对神人的崇拜之外,还有对自然现象的崇拜。这集中体现在对日月星宿,山川河流的崇拜,而对山的崇拜,在战国时期已很兴盛,就镜来看,战国镜的最大特色就是山字镜,清代梁廷柟在《藤花亭镜谱》中提出:四山镜是刻四山形以像四岳,此代形以字。李学勤先生也认为称山字纹镜是对的。这些镜均在道教产生以前,这表明对山的崇拜不仅仅为道教所有,只因为道教追求成仙,而成仙又与入山有关,故而更强化了山崇拜。道教中的山崇拜集中体现在其《五岳真形图》中。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120/21/23040392_723718737.shtm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2/1105/14/16123909_1054685361.shtml)
可见在唐代时的五岳镜的图案和后世五岳真形图铜镜的图案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除了名字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如果要详细的分析可以看一下《道教五岳真形图和有关两种古代铜镜材料的研究——道教考古专题研究之二》,我就不继续考据了。
说回五岳真形图这个符号本身,五岳真形图的主要两种类型
《道藏》洞玄部灵图类的《洞玄灵宝古本五岳真形图》同时收录这两类五岳真形图,一名“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为正方形图,主图无注记文字,一名“洞元灵宝五岳真形图”,属长方形图,主图有注记文字。
《洞玄灵宝五岳古本真形图序》称:“黑者山形,赤者水源,白者是室穴口也。画小则丘陵微,画大则陇岫壮,葛洪谓:高下随形,长短取象,其源画神草及石室之处,自是后来仙人辈,于其图处,画识之耳。”正方形的图式中并无注记,而长方形的图式中则标注了上山下山的路径、山上的水源、灵药产地、洞天福地所在甚至仙圣所到之处及具体里程等,可以说就是一幅古代的导游地图。从作用来看,这时期的五岳真形图可以“家有蓄图者,善神守护其家,众邪恶鬼、灾患疾病,皆自消灭也。若上士佩之,则万神皆为朝礼矣。山蹠泉脉,源流上下。
这五个符号,不仅见于书目抄绘,更见于诸器,如饰物(日常穿戴用具)、鼎器(礼器)、砚台(文房用具)、石碑(用途不明)等等中,历经近两千年,长久不衰,故没有被滚滚历史所湮没。
(https://zhuanlan.zhihu.com/p/495346197)
补充资料:
《云笈七签》·卷七十九 符图部一,这一整卷全是正统道教对五岳真形图的解释,包括葛洪亲自撰写的部分。
五岳真形图序
五岳真形神仙图记
王母授汉武帝真形图
五岳真形图法并序
请五岳储佐等君
授图祭文
受图祭文
晋鲍靓施用法
(https://guoxue.httpcn.com/html/book/CQUYPWPW/TBKOAZTBXV.shtml)
五岳真形图——道教中最为神秘、尊贵的符箓样式(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42907186820783192&wfr=spider&for=pc)
《灵光生经》
《汉武帝内传》原文有写“到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天火烧柏梁台。于是《真形图》、六甲五帝《灵飞经》录十二事、《灵光生经》及自撰所受者,凡四卷共函烧失。”
确实现存的道藏中已经查无此书了。
《云笈七签 卷十三 三洞经教部经 太清中黄真经并释题》有解释:“灵光,神气也。”
《五帝六甲左右灵飞之符》
可能是《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一卷,被道藏收录。《上清琼宫灵飞六甲左右上符》又名《上清素奏丹符灵飞六甲》。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神符类。
(http://www.daorenjia.com/daozang8-153)
还有一种可能性,在《无上秘要 卷之三十 经文出所品》中有记载:
右出《洞真玉佩金珰太极金书上经》
《洞真琼宫左右灵飞六甲上符》,
一名《玉精真诀》,
一名《景中之道》,
一名《白羽乌翮》。
右出《洞真琼宫左右灵飞六甲上符》
《隐元上经》,
《洞真经》三十九章,高上元皇道君元始自然玉章。
另一边的《云笈七签》·卷九 三洞经教部·经释:
释《灵飞六甲》
《琼宫五帝灵飞六甲内文》,一名《太上六甲素奏丹符》,一名《五帝内真通灵之文》,一名《玉精真诀》,一名《景中之道》,一名《白羽黑翮隐玄上经》、《灵飞左右六十上符》,并生于九玄之中,结清阳之气以成玉文。
其中“《洞真琼宫左右灵飞六甲上符》,一名《玉精真诀》,”以及“《琼宫五帝灵飞六甲内文》,一名《太上六甲素奏丹符》,一名《五帝内真通灵之文》,一名《玉精真诀》”这个《玉精真诀》全称《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洞真太上三九素语玉精真诀》。
(http://www.daorenjia.com/daozang8-131)
《洞真经》三十九章也有版本存世,上清大洞真经。全称《上清大洞真经三十九章》。相传东晋兴宁三年(365)魏夫人等上清仙真降授道士杨羲,为上清派首要经典。原本一卷。现存茅山宗坛本六卷,系南宋上清派宗师蒋宗瑛校勘,明初正一天师张宇初最后编定。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
(http://www.daorenjia.com/daozang8-1)
《六丁通真遁虚玉女之箓》
这里有版本差异,另一个版本的《汉武帝内传》里这本书的名字是《太阴六丁通真遂灵玉女之录》。
但是现存的道教典籍中没有相关符箓记载,只有“六丁玉女印”有点关系。
《道法会元 卷之五十七 上清玉枢五雷真文 论印》:
六丁玉女印
此印凡佩带者,兵刃不伤,虎狼避径,精怪不害。
以及《道法会元 卷之一百七十五 元照灵虚府玉册》:
六丁甲真符
甲子太玄玉女,名灵珠,字承翼。
丁卯玉女名须台,字馥猷。
甲戌黄素玉女名神元,字飞廉。
丁丑玉女名凤环,字郁娥。
甲申太素玉女名真,字琼石。
丁亥玉女名兴房,字绿华。
甲午绛宫玉女名丹淳,字灵云。
丁酉玉女名招云,字绿间。
甲辰拜精玉女名源,安灵台。
丁未玉女名招风,字始娥。
甲寅青腰玉女名启元,字惠精。
丁巳玉女伏华,字广敷。
冬至甲子日,取桐木分简六面,至己巳时,以一面书甲子符。其符本於是日子时书,以子时取桐木简,故用甲巳,合取巳时也。余五甲符,并取子时,玉女符皆取甲后四日丁日丁时也。甲符雄黄书,玉女符雌黄书。呼名刻题,一如甲子符式。六符既就,复以前囊盛之,囊外用青纸封,印以玉女印,签其囊曰:太上琼宫灵飞虚昧玉符。旦夜存念,执符清香,敬之如在也。
师曰:凡行六丁六甲,先篆炎明符,皆填所召神名,以六丁玉女印印之,安六甲位上,掐六甲诀,如召王文卿,则置符於子地,掐子诀。如召丁卯玉女,则置符於卯地上,掐卯文。召丁卯玉女文伯、甲子王文卿,通管甲子一旬。余五甲效此。请祝篆炎明符服之,策以丁酉日。文卿正与六甲经内六甲神名同也。其玉女名,又曰灵飞中相异,有曰足日之曹标之,以文卿为叔通廷卿者,虽名称不同,然皆有按召,犹乎阳明为天英,贪狼为太皇,但一诚而召之,无不感降也。扬神衣青素锦文,首冠玄晶,玉女黄素锦文,首冠玉华,文彩交晖,神姿秀发,犹冰丰映璧,烛以明霞。有谓丁卯为兔头,甲子为鼠头,余皆随方取其象者,非也。今卯生人属兔,子生人属鼠,以卯生取兔首,子生为鼠首,可也。
《太阳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书》
查无此书,但是找到一个奇怪的矛盾点。
戊日是道教的一个术语,也是道观诸多讲究之中最为重要的,也是仙道的禁忌;通俗称之为“戊日”或是逢戊。戊日是按六十甲子的排列顺序从老黄历上推,每六十天为一轮,其中凡是逢戊子、戊寅、戊辰、戊午、戊申、戊戌这六天就叫戊日,也称“六戊”。
道经《女青天律》记载:“诸法官及道士俗人六戊日而烧香进章上表关申天曹者,灭身。知而故犯者,殃及九祖,风刀万劫不原。佩箓者加三等。”修道的人谨遵这种传说讲究,每逢六戊日,不动土、不砍伐、不诵经、不鸣钟鼓法器。香客烧香亦不鸣磬,戊日的这一天,道院显得异常清净。
“戊不朝真”起源于汉武帝传说,《九天神霄戊日禁忌》记载中戊禁之说,最早是禁止动土耕种。《彭祖百忌》亦曰:“戊不受田,田主不祥。”可是《汉武帝内传》中记载西王母还授与汉武帝《太阳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书》。岂不正与“戊不朝真”相反。而此书恰能反证《九天神霄戊日禁忌》为后代伪作。
《九天神霄戊日禁忌》在道藏中查无此书,经过调查发现这个禁忌出处是《急救广生集》十卷后的附录,名字就叫《九天神霄戊日禁忌》,全文如下:
昔汉武帝元封元年七月望日,西池王母降临。帝问曰∶世间虫蝗水旱之灾,缘何而至?王母曰∶世间下民,无知四时之内,犁锄田土冒犯阴阳之禁忌。是故水泽不降,百谷不收,民遭饥馑。帝曰∶如何禳解得免此灾?王母曰∶夫禁最重,无法可禳。不惟虫蝗之灾,而四时所犯,各有其应。若动土,尤当禁忌,春犯六戊日,令人寿夭。无后动土,则犯地灵。夏犯六戊日,令人损目。非灾动土,则犯五岳威灵。秋犯六戊日,令人时疫疟痢,动土则犯山川社会。冬犯六戊日,令人官非口舌,动土则犯四渎神。世人若能畏忌,不犯六戊日之禁,即得时和,岁稔衣食丰足,又玄科天律。凡法官、道士、僧俗等众,于六戊日建斋祀,醮关申天曹者灭身。知而过犯者,殃及九祖。风刀割裂不宥,非受法者,灭三等。道家烧香,玄科最重,而无解释之门也。抱朴子曰∶蛇逢已日不出道,燕逢社日不衔泥,虫鸟尚知阴阳忌,何况人为万物灵。
《急救广生集》又名《得生堂外治秘方》,是我国清代著名而又难能可见的外治法专书。成书于嘉庆癸亥(1803年)三月。作者程鹏程,字南谷,号讯叟,浙江桐乡人。南谷博极群书,践履笃实,绩学多文,曾著有《桐溪纪略》、《劝戒类钞》、《续杨园近古录》等书。
此书是程氏悉心博览,广辑方书,穷力搜讨数十年,集内外治法三千余方,并将其外治方一千五百余首进行分门别类,汇纂成编,为集十卷。其内容总括了清·嘉庆以前历代医家行之有效的外治经验,是一部极为丰富的外治法的宝贵史料。原为救急而作,所载方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书中所用外治疗法包括、涂、针、炙、砭、镰、浸洗、熨搨、蒸提、按摩等多种方法,几乎集外治之大全,其中许多方法延用至今,确有疗效。在治则上,按同病异治、异病治的理论,多数病种下列多种方法,以备选用。
《急救广生集》:(https://www.fane8.com/book/538/)
《九天神霄戊日禁忌》:(https://www.fane8.com/book/538/46247.html)
总结:
《太阳六戊招神天光策精之书》查无此书
《九天神霄戊日禁忌》百分百伪书,碰瓷《汉武帝内传》
《彭祖百忌》:“戊不受田,田主不祥。”但是《彭祖百忌》不被道藏收录,据说源自彭祖的总结;为我国流传甚广、影响至深的一种风水择吉之术,这些说法的理论依据何处?大多无法考证。
也就是说《彭祖百忌》是来源不明的风水择日口诀。
《女青天律》全名《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收录于《道法会元 卷之二百五十一,二百五十二》此书是道教中,对神、人、鬼的行为准则都有涵盖的天律之一。本书为上、中、下三卷合刊,内容包含:正神篇、仙官篇、诸神吏符使篇、生民篇、法官篇、土地篇、人死鬼篇、邪神篇等。
补充资料:
《道法会元 卷之七十八》:六戊日,雷神会合五岳百司、三元九府曹宫於开阳上宫异灵景内,攒掠世人罪福功过轻重,削人福禄,促人寿算。并不可行持烧香祈祷。
《道法会元 卷之二百五十二 太上混洞赤文女青诏书天律》:诸法官及道士俗人六戊日而烧香进章上表关申天曹者,灭身。知而故犯者,殃及九祖,风刀万劫不原。佩箓者加三等。